資訊科技發展迅速,政府致力培育人才,教育界積極響應。當中,香港城市大學電子工程學系副教授張澤松開辦課程,逢星期六、日免費教授市民編寫程式,每一課一小時,家長可與子女一起參加。課程鼓勵學員學成後擔任導師,教學相長,學員深感實用。家長也很欣賞,認為可促進親子關係,有助減少兩代人在科技應用方面的隔膜。
周末下午,九龍塘創新中心的課室座無虛席,中、小學生和家長濟濟一堂,按導師的指示,在手提電腦輸入指令,學習編寫程式。他們是「一小時編程香港」活動的學員,以Scratch程式操作塑膠積木風車,控制開關,看來得心應手。遇上困難,也不用焦急,儘可請教場內義工。
父子同行 消除隔膜
這項課程鼓勵父母子女一起參與,減少兩代人在科技應用方面的隔膜。這天,梁志佳陪同讀小六的兒子駿彥上課,別有體會。「兩父子一起學,可建立共同話題,不然他回家後跟你談上課所學的,你根本不會明白。這樣就可以促進交流和溝通。」
對駿彥而言,這項活動讓他接觸到在學校還沒學到的東西,早着先鞭。「在這裏學習Scratch程式,先掌握一點,日後在學校就更易上手。」
學優則教 教學相長
「一小時編程香港」逢周末上課,每班數十人,內容包括Scratch、App Inventor、JavaScript和Python等程式。一些學員學而優則教,獲邀擔任義工和導師,可加深對課程的認識。
讀中一的張梓彥以自薦方式擔任導師,笑言獲益良多。「以前坐在課室,覺得方向不太清晰,有點迷惘,只知道跟導師一步一步做,往往不明所以。現在我負責教導別人,覺得應該做得好些,要講解清楚。我當導師的次數始終不多,要努力學習,學會怎樣教人。」
讀小六的張庭瑋對編寫程式產生濃厚興趣,也自薦當義工,協助其他學員。「我在Hour of Code 上了一課便覺得很有趣,可以設計遊戲給別人玩,就愛上這活動了。假期有功課,我會盡快做完,那就有空到Apps Lab玩,編寫自己的程式。」
無分年齡 與時並進
城市大學電子工程學系副教授張澤松一年多前發起這項名為「一小時編程香港」活動,希望增加市民對電子工程的認識。「我們的目標非常簡單,希望父母和子女利用星期天的空暇時間,認識編程。我們教的東西並不艱深,而是希望從最基本出發,讓每個人都可以享受程式碼的樂趣。」
張澤松表示,編程在歐美地區較為普及,香港也應趕上這趨勢。他希望繼續推廣活動,開辦更多免費課程,讓更多人學懂電腦語言。
政府方面,教育局正積極推行科學、科技工程及數學(STEM)教育,鼓勵中小學在學科或課後加入相關元素,協助學生掌握21世紀所需技能。
Source: 香港政府新聞網